Friday, August 26, 2011

1917年杨澄甫是否闭门谢客


《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之一
1917年杨澄甫是否闭门谢客
 文/ 唐才良
瞿世镜在《杨氏太极 两岸一家》中,多次并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杨澄甫练功是很不用功的,到1917年健侯公逝世之时责骂了他,才使他幡然醒悟,遂闭门谢客,恶补功夫的故事,事实果真如此吗?
瞿在第16 页写道:“1917年,健侯公临终之前,老泪纵横,痛责澄甫公曰……。健侯公逝世之后,澄甫公闭门谢客,日夜苦练。此时澄甫公已34岁……。”有千余字描写。第34 页“1923年,澄甫公在北京重开山门”等等,这里不一一摘录了。
瞿世镜编写的故事遭到路迪民先生的质疑,于是他又在第117页答疑,口气有所松动,但仍不认错。他答:“健侯公谢世之后,澄甫公守制丁忧,不迎四方宾客,不与他人在家比试,并非绝对不授徒弟。拙文即有某徒每月敬奉束修大洋30元之例证。鄙人何尝说过闭门谢客即不收徒弟耶?”为了使他的狡辩更有力,他还拉出一大堆人为他背书。他又写道:“澄甫公于丧父之后闭门苦练,非景华师一人所言。田兆麟、田作霖师伯,以及汇川师伯之弟子张玉师兄,兆麟师伯之弟子洪文达师兄,微明师伯之弟子林炳尧师兄。”够多的了。可惜的是,文中没有例举他们是怎么“所言”的,瞿世镜用什么来证明你的话不是编造的?而且,例举的师伯、师兄几乎都已经作古,俗话说:“死无对证”。瞿先生的小聪明似乎天衣无缝,但瞿世镜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些死去的人也会留下“所言”,证明了你在胡编。
就举瞿某提到的林炳尧先生为例,他是陈微明先生的徒弟,是致柔社复社后的社长。瞿某人在文章第56页表明“林炳尧于前年逝世”,所以,任你随意编造他无法反驳。却不料在他编著的,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杨式太极拳架详解》一书第207 页,“跟随微明先生学拳”一节中写道:“据他(陈微明)自己说,年轻时曾听别人说起过太极拳,但‘心慕之而未遇知者’。到了北京以后,他打听到杨家太极拳的种种传闻,不经别人介绍,便直接去找杨澄甫先生。他问:‘听说太极拳杨氏最精,但从不轻易传人,是不是这样?’杨澄甫笑了,回答说:‘非不轻易传人,愿得其人而传也。吾祖受之河南陈氏,今将归之陈,君如好之,吾不秘惜。’就这样,微明先生从1917年起向杨太师学了七年。他聘请杨太师到家里,同吃同住,刻苦学习,从不间断,可谓‘祈寒袒衣,盛暑挥汗,未尝以为苦也;击撞创伤,屡起屡僵,未尝以为耻也。’在学拳的过程中,微明先生又帮助杨大师总结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太极拳的理论和规律,互补短长,两人因此成了莫逆之交。”
林炳尧先生是正派之人,他转述的是陈微明先生的话,他的话比起黄景华、瞿世镜的话不知要可靠多少倍。林先生的话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以下事实: 1,1917年,健侯公死后,杨澄甫并没有闭门,也没有谢客。象原本互不相识的陈微明,不经别人介绍,照样可以寻上门去。 2,陈微明何止是“某徒每月敬奉束修大洋30元”的人,他把杨澄甫请了过来,同吃同住,养了起来。 3,杨澄甫并没有在家中“关门”,而是“开门”搬住到陈微明家中去了! 4,七年中陈微明不仅刻苦学习,从不间断,而且还“帮助杨大师总结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太极拳的理论和规律”。 林炳尧先生之“所言”决不是信口,他决不会象瞿世镜那般胡乱杜撰。瞿世镜所说,杨澄甫闭门谢客恶补功课六年的依据究竟是谁的“所言”? 习拳者谁人不知道杨澄甫口授,陈微明笔述的《太极拳术十要》?陈微明对太极拳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象黄景华、瞿世镜吹嘘了一大堆,有哪一样是实实在在的?
可能瞿世镜会反驳:“谁知道林炳尧先生在转述陈微明大师的话时,有没有拷贝不走样?或许走样了呢。”是的,我是准备有人提出反问的,所以,我把陈微明先生的原话放在后面来引用。请看陈微明先生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与陈微明同时拜师入门的,还有他的两位好友徐思允和陈农先。徐思允先生为《太极拳术》作序:“丁已(1917年民国六年)秋,访得杨露禅先生之孙澄甫,不介往见。问曰:人言太极杨氏最精,而弗传人,然乎不乎?澄甫先生笑曰:非不传人,愿得其人而传也。吾祖受之河南陈氏,今将归之陈,君如好之,吾不秘惜。” 再看陈微明先生的自述:“余游京师,闻广平杨氏精太极拳,心慕之。问之与杨氏稔者,皆言杨氏不肯传人,而杨氏之徒亦若是,岂不异哉!及遇杨澄甫先生,从之学,始知杨氏非不传人也。嗟夫,以得杨氏之传食其技者,乃诬其师门,造种种不实之事。闻之者即据以作为笔记、小说,其居心非百家所谓不可传者耶?”陈微明先生在《太极拳术》中告诉我们的有以下几点事实。 1,1917年,陈微明拜杨澄甫为师,学习太极拳。证实了林炳尧先生传的话没有走样。2,陈微明是不仅任何人介绍,即“不介往见”;或者要经过某人同意后方可拜师的。杨澄甫也不是非要经过别人点头同意或引荐才能收陈微明为徒的。3,1917年同时拜杨澄甫为师的还有陈微明的好友徐思允、陈农先。4,在1917年已有一些有辱杨氏师门的人,忌妒他人学得杨家太极拳,“造种种不实之事”,企图唱衰杨门太极拳。
陈微明向杨澄甫学太极拳的经过,又一次说明瞿世镜是在想当然的杜撰历史。瞿在第25页中写道:“孙禄堂门人陈微明拜澄甫公为师学太极拳,均为其本门师尊亲自推荐,否则澄甫公决不收留。”事实并非如此,历史并没有按瞿世镜设想象的那样出现。陈微明不经任何人介绍,就可跑到杨家拜师。杨澄甫也不必等到孙禄堂“亲自推荐”就“收留”了陈微明等三人为徒。而且干脆搬到陈家“同吃同住”的教拳去了。这就是历史!历史只承认事实,不承认杜撰!
陈微明早在1925年,就对杨门内存在的一些不良的人与事,进行了批判。不幸的是,这种类似不良的人与事没有灭绝,在相隔八九十年的今天,仍阴魂不散,还借尸还鬼魂。黄景华、瞿世镜两人把杨澄甫污蔑成狼吞虎咽的饕餮者,以至饮食无定而“病从口入”,因吃而死的蠢夫。对张庆麟、田兆麟等大师则明褒实贬。对傅钟文、顾留馨等名家,则是破口大骂、百般嘲讽,污蔑为徒有虚表的“操友”。在他看来,杨门太极拳“杨氏之徒”有功夫的都死光了,只死剩一个瞿世镜才有内功心法。其余的都是些只会太极操的“操友”。瞿世镜的行径“岂不异哉!”,与陈微明先生感叹的:“嗟夫,以得杨氏之传食其技者,乃诬其师门,造种种不实之事。闻之者即据以作为笔记、小说,其居心非百家所谓不可传者耶?”的可恶行径不是一样吗?难道不值得黄景华、瞿世镜扪心自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