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6, 2011

如何正确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礼仪


《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之七

如何正确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礼仪
                                                         唐才良

瞿世镜《杨门太极 两岸一家》第119-120页“辈分与功夫”一节,大谈叩头拜师这一套规矩。他说:“杨家素有学生、传人之区别。”“杨家之学生不计其数。拜师入门有严格礼仪规范,要递帖子,点香烛,祭祖师……入门等于加入大家庭,受到等级森严伦理规范约束,师徒如父子。辈分决不允许混淆错乱,杨家与武林各门派均无例外。”“露禅公、班侯公、键侯公、少侯公之入门弟子,均不满10人。振铭师兄之入门弟子,仅4人而已。”“杨家以叩头拜师论辈分,并非以传授论辈分。”“杨兆鹏得澄甫公传授,但他与澄甫公同辈,称梦祥公为大哥,称澄甫公为三哥。他决非澄甫公弟子,不可递帖、叩头行拜师礼,否则便是悖礼乱伦。”“杨将严格按拜师入门论辈分,从无‘不叩头师兄弟’之说”“华人素重伦理,孙辈岂可向祖辈拜师,将爷爷改称师父,”等等。瞿世镜这一节用了800多字,象绕口令般晦涩地谈论辈分与功夫的关系。诸位不要以为瞿世镜是在上传统礼仪课,瞿世镜从来不浪费他的精力,他的目的一句话,抬高自己,打压别人。

一,瞿世镜谈传统礼仪是为了打压他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学艺法则总归是能者为师。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能者与长者重合而,但能者不一定是长者。学艺就是学艺,只要“能”,孙子为何不能向爷爷学?只要有能,兄弟之间更无妨,为什么学了就是“悖礼乱伦”?这是谁定的规矩?其实中国百姓是最讲实际,并不迂腐的,迂腐的只是瞿先生这样的酸秀才。传艺的师徒辈分关系,与血统的辈分关系有同有不同,不是绝对对应的。杨兆鹏与杨澄甫的关系就是一例。杨兆鹏就是杨澄甫的徒弟,1931年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第三页,“澄甫老师传——杨兆鹏,……”。传人谱中徒弟四十多人,杨兆鹏名列第一。白纸黑字,这就是历史。历史用不到花言巧语。瞿世镜举杨兆鹏的例子,恰恰告诉我们:瞿世镜是在胡说八道,杨家拜师并不如瞿世镜所说的那样:“杨家以叩头拜师论辈分,并非以传授论辈分。”瞿世镜对传统文化礼仪,过分地夸大,随意地添加,故意地误导。什么“严格礼仪”“伦理规范”,其目的是用来攻击傅钟文家的。瞿世镜把读者当作傻瓜,他们能被你牵着鼻子走吗?杨兆鹏是不是徒弟是杨澄甫说了算!不是你瞿世镜说了算。至于他俩的特殊关系如何处理,叩不叩头、递不递帖、怎么称呼等,何劳你瞿世镜操心,难道他们的智商不如你?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要让你来说三道四?历史总归是历史,事实总归是事实,它并不按照你瞿世镜想象的那样存在。你想由你来规定历史,只能这样,不可那样,你是不是太狂妄了?这只能证明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学者,治学态度极不严谨。
瞿世镜就在这一节中间夹入了对傅声远、傅清泉的攻击。傅清泉怎么称呼他的祖父与父亲是他们家的事,关你什么屁事?反正他是傅钟文亲自传授的,他该算第五代第六代,他自己都不在乎,要你操哪门子心!你还是把你自己的辈分弄弄清楚,不要瞎蒙窜到第五代中来。这一节的最后,瞿世镜仍不忘攻击傅钟文。这些我在前几篇的文章中已经批驳了,这里不再重复。只是强调一下,瞿世镜讲传统文化、讲拜师礼仪,讲辈分,决不是谈历史讲故事,他是为了攻击傅钟文一家,这等用心是十分卑鄙的。
又在这一节中,瞿世镜不忘加入几句抬高黄景华,也就是抬高他自己的话。 他说“弟子必须苦练杨家各种基本功夫,但未必个个皆得真传。杨家内功心传口授,传人是老师对入门弟子长期考察、严格选择之结果。中选者必有天赋、苦功、机缘。……。澄甫公弟子最多,然而得其真传者亦为数不多,皆有特殊机缘。”瞿世镜在书的前半部分已经告诉了我们:杨门的弟子几乎都没有得到真传,只有张庆麟一人得了真传。张庆麟又将内功心法象“SARS”病毒一样快速传染给黄景华,黄景华又传给了瞿世镜。因此,瞿世镜是唯一得到杨门真传之人,其它人都是操友而已!他的这一手法,我在前几篇批驳黄景华的文章中曾经揭示过。瞿世镜谈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吹嘘自己、贬低别人,其手法何等可耻!

二,严承德借传统礼仪打压同门
如果说瞿世镜用传统礼仪,只是在“理论”、在文字上打压傅家。那么,他的亲密战友、狼兄狈弟严承德则是个“实践”者、在行动上打压他的师弟兄。两人一个是“言”,一个是“行”,却都是为的是抢师傅的金字招牌,争掌门人的地位,名利两字扭曲了他俩的人格。
严承德跟在瞿世镜的屁股后边,写文章说了一通傅钟文辈分的丑话,深得瞿世镜的青睐。瞿特意在他的书中放进两张严的照片,表示“奖赏”。去年两个人还一起跑到台湾,商议出版《杨门太极 两岸一家》之事。严承德在行动上打压同门,把许多师弟兄贬低为“学生”,否定他们是桂亭老师的弟子,从而保“掌门人”的位子。他的“理论武器”就是瞿世镜发明的“叩头拜师论”,即中国人的“跪文化”。
严承德给自己编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1952年,他父亲把桂亭请到他家中,让四个子女一下子都叩头拜师。 这样的拜师仪式,并不象瞿世镜强调的那样“严格礼仪规范”,没有引荐人,没有老师的师弟兄作证人,也没有拜师帖,全凭严承德一张嘴。之所以离奇,是因为褚桂亭收徒竟如此草率,偷偷摸摸,简直是象“密室相会”!可能吗?
解放初,1949-1950年,褚桂亭的搞过一次隆重的收徒仪式,在鸿运楼,场面很大。尔后,新中国开展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运动。清查反动帮派、反动教会,如查青帮洪帮,一贯道等反动组织。人们变得谨慎起来,尤其是点香叩头跪拜之类的形式都销声匿迹了,那时拜师谁还敢搞这一套?谁不怕别人嫌疑?就是瞿世镜他拜师也不敢这样。瞿承认:1954年拜师,黄说:“‘新社会摈弃旧俗,不必叩头,鞠躬可也。’于是我就向景华师深深鞠了三个躬”。他的这句话是老实话,反映了当时新社会的真实面貌。确实,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一般收徒拜师都不搞叩头跪拜形式。鞠躬也可,照相也可。不在形式,注重实际,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问题是他们自己的拜师形式可以“变通”,而对别人却特别苛刻。为什么要有两套标准?还不是争名夺利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严承德还做出剪裁褚桂亭师徒照的丑事。褚桂亭解放以后收的徒弟,绝大多数人,即使是跟随老师十五六年的徒弟,都是没有正规搞叩头拜师这种形式,那时大家也并不在意。但到了褚老师去世之后,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到了武术又重新吃香的时候,到了名号招牌可以变成商品,可以换取名利的时候,突然有人“讲究”起来了。有人开始找借口排挤打压同门,以至于做出裁剪师徒照的丑事。1963年春节,褚桂亭与弟子们一起合影留念。桂亭与弟子们合影的照片明明白白地写上:“桂亭老师暨弟子,某某……(十一人姓名)一九六三年春节合影”。照片说明,至少这十一位弟子是得到老师认可的弟子,包括严承德。但严承德只承认自己是桂亭的弟子,把其他许多师弟都否定了。为了毁灭证据,他干脆把照片上的题字(即弟子名单)全部裁掉。他在文章里,把一些同门师弟兄都写作“学生”,却把自己的弟妹都算作“弟子”。褚桂亭老师生前亲自承认的弟子,你严承德有什么资格去否定?否定张三李四?这是什么用心!有人“总结”说,严承德对同门师弟兄,只承认死了的、或者已经出国的,一句话对他“霸主”地位不构成威胁的,其他人统统排斥。争名争利,严承德的内心是如此自私阴暗。他霸道地把持门派,把一个民间研究会搞成类似帮会的组织,把门当作自己获取名利工具。严承德打着桂亭大师的旗号,出版了点东西,获取了一些利益,他怕人分享,就千方百计排挤压制别人。严承德在“桂亭内家拳协会”改选时,大家不满意他霸道、搞不团结的行为,选举结果让他落选。严承德死不交出协会的公章,事后利用在握的公章向上级“申报”,偷偷把“桂亭内家拳协会”给注销了。一个人的私心毁掉了一个协会!这种行为不可恶吗为此,褚桂亭老师的孙子褚玉诚先生,在2007年1月29日,向上海武术协会正式报告了严承德毁灭“褚桂亭内家拳协会”的恶劣行径。报告的标题是《先辈怎容丑化!历史岂能篡改!同门岂可鱼肉!看看严承德在主持桂亭拳社中的德行!》。报告中对严承德如何杜撰,歪曲历史,如何编造谎言,配合瞿世镜攻击傅钟文,如何在协会中搞分裂搞不团结等等,对他一件件事进行了批驳。报告全文长七八千字,这里暂不摘录,留待以后再作详细介绍。
,应该正确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礼仪
瞿世镜、严承德,他们谈论传统文化,谈论传统礼仪,并不是为了宏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是为了一见私利,是用来砸人的。因此,他们谈论的东西是不可取的。
我不反对宣扬传统文化,中华优秀的文化不但要好好继承,而且要好好宣扬。我不否定叩头拜师这种形式,但我不赞同瞿世镜、严承德两人的所作所为。而且,瞿世镜、严承德都是故意错用“师父”取代“师傅”,混淆概念,以售其奸的。“师傅”与徒弟,是教与学的师生关系。“师父”是宗教的称呼,被人用来强调人身依附关系,如“父子”关系,这是不同的概念。我们讲的传统文化礼仪,是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不是用来砸人的。
叩头拜师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特有现象,是“跪文化”的范畴。它有着两重性。即有它合理的一面;又有它消极的一面。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它的两重性,就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把不健康的东西也接受下来,弄不好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叩头拜师的形式是一种感情粘会剂。通过这一形式,产生一种强烈的庄严、神圣、敬畏的气氛,增强师徒相互之间的情感与责任。古人通过叩头拜师的形式,明确师徒之间的责任,即尊师重教的责任。师傅爱护徒弟,无保留的向徒弟传授技艺,包括德行;徒弟尊敬师傅,努力承传技艺,以及良好的人品。这是叩头拜师积极合理的方面,也是主要方面。消极的方面是,叩头拜师这种形式往往会变成人身依附关系(师徒如父子),如果被心术不正的人利用,又会变成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的工具。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是够多的了。不是吗,皇宫内的太监也搞叩头拜师这一套,形成阉党。青帮、红帮、白莲教、一贯道也都搞这一套,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势力,危害社会。
解放后,党和政府很注意消除消极的一面。五十年代,对武术进行改革的时候,就包含着对这种消极东西的抑制与打击。到了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不仅叩头拜师、甚至叩头拜祖宗都当作“四旧”而被过分地打击。在那个年代,桂亭先生适应新的社会,他不再搞搞叩头拜师这一套。说句实在话,那时谁敢搞这一套?拜师的形式往往以鞠躬、照相等较为文明进步的形式取代。文革中,学生斗老师,徒弟打师傅,夫妻反目,父子相仇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环境下桂亭先生看淡叩头拜师这一套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何必大惊小怪。何必依此去否定老师解放后的那些弟子。瞿世镜、严承德是经历过这个年代,不应该故意忘记。用“叩头跪拜”贬低傅钟文;用“叩头拜师”把老师后期的弟子统统排挤在门外,这都是可耻的。 反过来说,不叩头就不能拜师?就不能学习传承?如果按瞿、严两人的观点,全世界有一亿多人练太极拳,难道都要让他们叩头吗?严先生很喜欢炫耀叩头拜师,而你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叩的头?拜师帖又在何方?由谁来证实?许多人对你是存有疑问的。作假的人往往叫得比谁都响。 再说叩了头又能怎样?说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扪心自问,严先生有没有把桂亭象待父亲一样对待?要不要举些例子提醒你?
文革结束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逐步复苏,叩头拜师这一套也复活了。这本来没有什么好不好的问题,问题是有些人不注意防止它消极一面。加上商品经济的冲击,人们的道德观念的急剧变化,有些人利用这种形式作为获取名利的途径,被一些人不适当的强调。叩头拜师本是一种责任,不应该成为一种排斥他人、争名夺利的资本。  抱歉得很,我这里要举一个“道听途说”来的事例证明我的观点:1994年上海一位有名的太极拳大师去世,他的徒弟、学生与群众怀着感恩和沉痛的心情前去吊唁。有些人自发地在他灵前叩头,不料被人阻止,不许他们叩头祭拜。理由是只有向这位大师叩过头拜过师的人才有资格叩头,否则就是亵辱冒犯,而且,叩头还必须按拜师年代的先后,按次序叩头,不准僭越抢班。把一场庄严的悼念活动,变为论资排辈、打压同门、争夺老师名誉遗产(抢金字招牌)的闹剧。我不知道这位大师的在天之灵会有何等感想,不骂他们才怪哩。
文革之中,当武术不吃香的时候,没人出来抢师傅的金字招牌,没人争论叩不叩头,没人争第几代传人的名号。到了商品经济时代,当武术有利可图时,有些人就拼命讲究起来了。所以,瞿世镜、严承德的“叩头拜师论”,说到底是名利之争,是很无聊低下的。
传统文化要继承,是要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先进的东西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并不是将落后消极的东西也一并接受。
最后,奉劝瞿世镜、严承德两位,练内家拳的人首先要静心,要少些杂念,少些包袱,把名利看淡些。少点刻薄霸道,多些宽容大度。这就是真正的“心法”,只有这样武艺才能有所成。为了中华武术的兴旺,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我劝你们还是多在武德上多补补课,这才是真正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