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6, 2011

杨澄甫是饕餮者吗?


《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之二
杨澄甫是饕餮者吗?


文/ 唐才良
瞿世镜笔下把杨澄甫糟蹋成一个“喜荤厌素”“狼吞虎咽”的绿林草莽,或“日本相扑武士”式的饕餮者。又是一个不练功的懒汉,是一个管不住嘴巴,乱吃吃出病来,以至吃死的蠢夫。看瞿世镜是这样描写杨澄甫的,“食量极大,每餐需食高庄馒头30个,猪蹄及家禽各一只。景华师初到杨家之时,见澄甫公狼吞虎咽,好比《水浒传》上之打虎将武松,大吃一惊。”“澄甫公成名之后,不再苦练,”“而食量丝毫不减,体重增至288斤,而喜荤厌素,胆固醇及血脂必定甚高。澄甫公之水肿,并非肾病,乃心脏病,是长期血脂过高之恶果也。古人云:病从口入。此乃至理名言!”。瞿世镜被人质疑后,又改口说“此等饭量与体重,不过与日本相扑武士旗鼓相当”。

请看家注意,瞿世镜写的是 “每餐”,不是一餐,更不是偶尔一餐。那未,不算午后和夜宵之类的糕点点心,一日三餐,杨澄甫每天的食量:高庄馒头90个、猪蹄3只、家禽3只。折算一下,杨澄甫每天食用面粉6750,即13.5斤的干面粉;猪蹄,前蹄后蹄平均算每只2.5斤重,一天起码7-8斤的猪蹄;另外加上3只禽。禽比较难以折算,因为瞿先生没有标明是何种禽类。不会是麻雀这样大小的禽,应该是鸡、鸭、鹅吧。就算是鸡,解放前食用的鸡,与现在用激素催生的鸡不太一样。现在的鸡30-40天即可食,解放前的鸡一般养好几个月,甚至经年才能食用。象品种“九斤黄”的鸡,重达九斤以上。一般鸡4-5斤重。3只鸡该有多重?少算一点,每天食用10斤鸡肉吧。这些食物量,还只是干货净重,不包括汤菜液体的重量。如果杨澄甫一家人一起食用,即使包括那些蹭饭吃的黄景华在内,也不算少了。如果只是杨澄甫一个人食用,那足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了。可惜自称是杨家“文书”的黄景华,当年还没有申报吉尼斯的意识,使我国少了一项世界记录,实在可惜。

路迪民先生批评瞿世镜对杨公“描写失实”,用的是“小说笔法”,瞿世镜不仅不虚心接受批评,反而挖苦路先生“不知路君是否见过解放前上海点心铺之高庄馒头?” 说起高庄馒头,我没有见过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点心铺之高庄馒头”,但见解放前的高庄馒头,与解放后的高庄馒头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不知道瞿先生说的高庄馒头究竟有多大?乒乓球大?鸡蛋大?拳头大?能够引起黄景华“大吃一惊”,感到象“狼吞虎咽”的馒头,决不会很小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专门向点心铺老板请教。但又不放心,怕碰到忽多忽少的奸商 ,以至影响到馒头重量的正确性。所以,我又上百度网查相关的资料:在高庄馒头的制作的条目中介绍“……然后再将面团搓成长条,均匀地揪成小剂,每个约合干面粉75。再揉成高约8~9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圆柱状,顶部为球面形状,底部为凹形”。每个约合干面粉75,这重量不知瞿先生能否认可?175干面粉,相当1.5两。302250,合4.5斤干面粉,则一天用13.5斤干面粉,不包括水分。这样算没错吗?不算肉食光吃馒头,杨澄甫一天的食量远远超过正常人的好几倍。好几倍,不是一倍二倍之多,正常吗?练武的人食量比一般的人大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有这么大的吗?武术大家桂亭,他的食量比一般人略多而已,没有这样“狼吞虎咽”的。郑曼青著的《郑子太极拳十三篇》第73页,例表说明习拳前后对照。饮食栏“饮食照常。但可以增加而有以限止之耳。无寒暑口味均佳。”武术大家一般都是“半个医生”,怎么会不懂养生之道,放纵自己暴饮暴食?他们都懂会得“可以增加而有以限止之耳”,难道杨澄甫不懂养生吗?放纵自己成为饕餮之徒。黄景华、瞿世镜也不懂吗?而且硬说杨公体重达到288斤!太夸张了!我不知道这288斤,瞿世镜是怎么想出来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称重不太方便,不象现在马路边上都可找得到称重的磅秤。而且明确的是288斤,不是289斤也不是287斤,那么的精确,精确得令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201146上午,我们专门拜访杨澄甫儿子杨振国老师,谈到杨公澄甫的饮食情况。杨振国老师介绍:“我们杨家在上海时,有专职厨师,父亲从不在外面吃饭,更不会出去吃早茶之类。瞿世镜是在瞎说瞎编。我们弟兄几个都是和父亲一个桌子上吃饭的,他是用小碗吃饭的,那有瞿世镜说的那样吃法,什么狼吞虎咽,完全是胡说八道。他的饭量难道我们不清楚,他反而清楚?而且我们根本不认识黄景华这个人。” 杨振国老师的弟子张立歧先生插话说:“这个姓瞿的不懂内家拳,练内家拳的人,即使饭量增加,也不是成倍的增加,稍有增加而已。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精足不思寒,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个人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跑出来吹什么牛!”。  杨振国老师还介绍说:杨家人当年是以拳为生的,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是从小就要练功的。哪有到了三四十岁才练功的?我父亲早早成名,成了名不练功怎么教人家?他的几个徒弟都是功夫十分了得的,做师傅的只说不练,徒弟们会怎么想?不练不行的。我父亲身体强壮魁伟,看上去有些胖,但绝不是虚肿。到广州后水土不服,疝病发作,治疗不当至死。当年没有青霉素,否则这种病不会死的。象盲肠炎(阑尾炎)现在是小手术,在当年是搞不好要死掉的大病。瞿世镜说他是心脏病死的,有什么根据?有病历吗?拿出来看看,胡猜乱讲!不要相信它,这种人的人品一定很差。

杨澄甫的死因确实不是瞿世镜胡说的那样:“喜荤厌素,胆固醇及血脂必定甚高。澄甫公之水肿,并非肾病,乃心脏病,是长期血脂过高之恶果也。古人云:病从口入。此乃至理名言!”杨澄甫的次子杨振基和四子杨振国两位老师早些年就杨公病死原因作过答复,他们回答事情的经过:其父亲杨澄甫是1936年不幸逝世于误诊事故。头年,杨澄甫到广州一带教拳,因为不适应那边的湿热气候,得了疝气。他家在上海,夫人又不在身边,便回到上海进行治疗。在他治病期间,他的一个表亲出于好心,为他找了个民间秘方,说是按方洗洗就可痊愈。杨即按此方抓了草药进行诊治,结果患处出现了红肿,然后很快出现感染,导致急性中毒,后抢救不及而死亡。这一过程与瞿世镜在书中描述的完全不同,而且根本没有什么黄景华请医问药、揣尿倒屎的事。在抢救不及的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叫黄景华写信,让张庆霖专程来上海传授内功心法给黄景华。

瞿世镜被路迪民先生批评之后,恼羞成怒,一面挖苦路先生;“不知路君是否见过解放前上海点心铺之高庄馒头?”“如路君年轻,不知高庄馒头及金针为何物,尚可为其解释。路君练内家拳多年,饭量及丹田岂能毫无变化?如果路君所练之太极不含内功,则彼所言之杨氏太极,并非余心目中之杨氏太极,两者名同而实异,不知如何沟通?!”他一面又将馒头“缩水”,变成“新战士一顿可吃10个馒头”“至少相当于20只高庄馒头”“此等饭量体重与日本相扑武士旗鼓相当,何足为奇?”瞿先生挖苦的话说得太过分了。

本来在网上看瞿世镜的文章只是一笑了之,网上什么东西都有,不足为怪。但看到瞿世镜对路先生耍无赖的态度,我不由得也要出来评论几句。
一,瞿世镜是用写小说的手法编造杨式太极的史料,失实了,认个错,大家都会谅解的,又何必要耍赖皮。你实际上是在把杨澄甫写成《水浒传》的草莽人物,就算你手下留情,把他比作武松,没有比作黑旋风。只不过瞿先生写小说的本事也太差,弄出个史料不象史料,小说不象小说,不伦不类的东西。为了混一点稿费,太对不起掏钱买书的读者。
二,瞿世镜一开头形容杨澄甫“食量极大”“狼吞虎咽”,弄得黄景华“大吃一惊”,而且黄某人念念不忘,过了几十年还要当作秘闻告诉瞿世镜。虽然瞿某后来又改口,连说与二个“相当”,与新战士相当,“与日本相扑武士旗鼓相当,何足为奇?” 既然“何足为奇”,当初又为何“大吃一惊”,大惊小怪,而且还要到处宣扬,嘴巴上吹吹还不够,还要写书吹到全世界去。究竟是黄景华一惊一乍神经有毛病?还是瞿世镜别有用心,存心诋毁杨澄甫?

三,瞿世镜讽刺路迪民先生“练内家拳多年,饭量及丹田岂能毫无变化?”我想,路先生的即使饭量有变化,也决不会“极大”到“狼吞虎咽”的地步。我到要反问一句,你瞿某人在书中把黄景华描写得功夫十分了得,好象杨家的学生数他最厉害。不知道他食量又是几何?每餐能吃多少?能不能每餐吃30只高庄馒头、1只猪蹄、1只禽什么的?而且你在书中说明他是个蹭饭者,吃饭不掏钱,不吃白不吃的角色,他一顿能蹭多少?黄景华教了你这么个的徒弟,自吹内家功夫十分了得,那么,你的丹田有没有变化?饭量有没有增加?你瞿某人一顿又能吃多少?请说给我们听听。路先生批评你,你不服气,你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当场吃给他们看看,证明你的话没有错。即使你一下子吃不了30只高庄馒头、1只猪蹄、一只禽,减少一些也行。你毕竟要比杨澄甫蹩脚得多,打点折扣减少点量大家都能理解。这样吧,你瞿某人先饿上一天,然后一顿吃20个高庄馒头,或者相当“10只实心馒头”、半只猪蹄、1只鸽子。也可以慢慢地吃,不用狼吞虎咽,吃光了再来找路先生论理。如果吃不了,最好免开尊口,你吹嘘的什么东西都是假的,不要再出来出丑了。